dPlus彙整並提供最新趨勢議題,協助資料蒐集,快
速切入重點趨勢,激盪出最精準、創新的產業策略。
數位媒體大軍來襲 如何選擇正確的廣告模式?

數位媒體大軍來襲,各種媒體充斥著我們的生活,相比以前以電視廣告、海報為主,近期因網路的興起,網路媒體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語,其影響力有時更勝傳統媒體,因此,在眾多媒體中如何去抉擇是很重要的。其實,數位行銷的夥伴們,最頭痛的應該不是沒有

媒體可以下預算,而是廣告預算如何分配才能達到最佳化的效果。

根據臺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(DMA)對外發佈數字,近期台灣整體數位廣告市場規模達新台幣 138.6 億元,成長 19.39%。其中行動廣告影音廣告的成長比例最高。

但是,無論你的廣告預算多少,商品利潤高低,你必須把握的事是,在你跟媒體代理商或媒體業者會議之前,務必注意下列事項:

1. 選對群眾(TA):錯誤的目標客群,會導致整個廣告行銷活動的失敗。

2. 對的廣告模式:文字與影音、海報與活動,不同的需求需找到對的廣告模式,才能讓宣傳效果加倍。

3. 正確的誘因:了解你的目標客群喜歡什麼樣的獎品及偏好的活動方式,這樣才能確保你的廣告活動找到對的目標客群。


網路行銷,從最早期的五大入口網站、三大新聞網,到關鍵字行銷與聯播網廣告,以及近年流行的臉書廣告和行動廣告,數位行銷的廣告工具種類不停增加,在如此多元的選擇下,似乎讓我們更加難選擇。但是不管媒體種類多麼豐富,一個完整的數位行銷計畫中,至少應該包含以下三項:

1.Inbound Marketing Program:集客式行銷

集客式行銷是一種將客人集合過來的行銷策略,時下火紅的臉書粉絲團、部落格,以及品牌網路口碑是每個數位行銷人員每天都應該關注的地方。時常關注自己的品牌及商品,了解現在的網路動態,才能隨時針對自己的數位行銷宣傳策略做調整。

2. Advertising Program:廣告專業

廣告專業是整體行銷宣傳中的重點部分,可以影響整體的行銷結果,行銷人員不僅要熟知影音廣告、社群廣告、關鍵字廣告、聯盟行銷、行動廣告等主要行銷工具,更要隨時留意新興媒體的出現。

3. Evaluation Program:成效評估

成效評估的數據分析可以做為行銷策略的參考,包括官網、登陸頁、產品頁流量,以及網友分析是必做的功課。網路有許多免費資源,像是線上流量分析工具可以分析流量,可以做為成效優化分析的參考。

上述三項重點,對於一個網路行銷人員來說,究竟哪個環節最重要,應該被放在最前頭執行呢?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廣告專業。

針對產品特性擬定網路行銷計畫,做出好成效

或許有些人認為,行銷人應該從基本做起,把集客式行銷和成效評估好好建立起來方為首要,但是必須注意的是,從現實面考量,良好的網路活動成效,及每月穩定導入的訂單、名單數,才是讓你順利達成網路行銷工作的主要關鍵。


但在網路及行動廣告不斷推陳出新之時,怎樣聰明下預算才能取得最大成效?

這點必須從公司的產品屬性以及成效指標來判斷,假設公司當下看重的是以名單數為首要的 KPI,如何用有限的預算獲得最大量優質的名單,就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

數位追蹤與人工推廣的廣告效果比較?

結果出乎意料,透過大量站長協助推廣的聯盟行銷(Affiliate Marketing),居然衝出最多的名單數。

聯盟行銷 ( Affiliate Marketing ) 就是廠商與聯盟會員利用聯盟行銷平台建立合作夥伴關係,聯盟會員幫助廠商推廣行銷商品,達成商品銷售或名單蒐集的目的後,聯盟會員會獲取利潤分享的一種行銷方式。1995年,全國電子商務龍頭「亞馬遜Amazon.com」率先利用聯盟行銷 (Affiliate Marketing) 迅速的擴展市場版圖成為電子商務界的巨人。

聯盟行銷 (Affiliate Marketing) 在歐美是廣泛被運用的廣告行銷模式,網路社群時代的到來,越來越多品牌運用聯盟行銷傳遞他們的商品資訊,包括eBay、Sony、Apple、微軟、迪士尼、AT&T、HP、戴爾電腦等。

聯盟行銷的計費方式大多是以 CPA(Cost per Action)成效計價,網友進行交易或留下名單才計費,比起 CPM(Cost per Million,曝光計費)或是 CPC(Cost per Click,點擊次數計費)相比是划算的多,非常適合網路購物、教育業、金融保險、線上遊戲、高價精品、汽車、房地產等業者使用。


台灣中小型業者,若是希望能利用網路效應來增加知名度,進而轉為增加銷售額者,只需要每月 10 萬元台幣的聯盟行銷費用支出就可以達成,而 10 萬元的聯盟行銷費用,卻可換來約 200 萬至 300 萬元的營業額。其投資報酬率是相當錯的。
新媒體時代來臨,不要再把廣告預算全砸在入口網站!

相比以前的入口網站、新聞網主導的時代及數年前的數位媒體策略,到了現在似乎已不再受用,當初的行銷手法是把 80% 預算全部下在大媒體(如入口網站),因為在媒體種類還不是那麼多元的時代,入口網站是網路必經的途徑。如今這種作法,在隨時不停創新變動的時代,可能略嫌不足。


數位媒體策略改變的主因之一是新媒體出現,就像 Facebook 及 Google,這兩個新媒體的廣告策略大不同,Google 以搜尋策略為主,反之 Facebook 則是創造消費者體驗及需求;雖然兩者提供的服務不同,相同的是,隨著新媒體的出現,這二大新媒體仍能保持屹立不搖,在於他們不斷修正,並符合時下網友需求。

另外,舊廣告形式如 Banner及EDM的效能也開始逐年降低,Banner及EDM 可說是最早期的網路廣告形式,早在 Web 為主的時代,Banner/EDM 的效能就已逐年下滑,所以時常可以見到客戶反應成效不彰的情形。到了 Mobile 時代,從桌上裝置轉移到行動裝置,此時再把 Banner 放在螢幕尺寸更小的手機網頁或 App 裡,被點擊的機率可能更微乎其微,成效低落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事。

新媒體不斷出現,究竟怎麼正確分配數位媒體預算,其實不論採取何種媒體去行銷,只要朝「做廣」和「做深」兩個方向前進,都會得到不錯的成效。

所謂「做廣」講求的是讓廣告隨時出現在目標客群眼前,讓民眾可以不斷的看到這則廣告,進而留下深刻印象。搜尋廣告和影音廣告都是廣灑媒體的好選擇,鎖定目標客群後,以網友日常的搜尋習慣為依據,推敲網友習慣及喜好後,再投放適合的廣告;若沒有媒體代理商,也可以考慮將媒體下給聯盟行銷業者,藉由聯盟行銷的效應,讓大家一起幫您推廣產品,增加知名度。

「做深」則有賴廣告主更進一步的思考,確定目標客群的喜好,將內容置入在適合的網路媒體中,只要掌握住消費者討厭廣告文的心理,不過度硬塞、不頻繁出現,相信都可以得到消費者的青睞。
提醒:本文章內容參考 TechOrange , 璞藝 , iChannels , 我視 ,對於撰寫內容有進行撰寫、刪除與重新編排,如果讀者有任何疑問,請參考原內容出處